发布时间:2018-06-14

中国工程管理学科奠基人丁士昭:推开了解国际项目管理理论的窗户

中国工程管理学科奠基人丁士昭:推开了解国际项目管理理论的窗户


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创始人丁士昭教授受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EMBA中心邀请,于2018年6月9日“同道大讲堂”做“国际项目管理前沿与如何推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研讨,从项目管理、项目集管理、项目组合管理、变革管理梳理学科理论的发展脉络,通过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第六版较第五版的新变化分析阐述项目管理应关注的重点问题,最后对如何推进建设高质量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研讨内容虽针对广义项目管理,对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对工程咨询业务的开展和拓展同样具有启迪意义。


丁士昭教授几十年来一直醉心于工程管理理论研究,被誉为该领域中国的学术奠基人、学术泰斗。他为中国建设管理的体制、机制、法治的改革,为中国建设管理、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都做出重大的贡献。丁士昭教授今年七十九岁,今年是他在同济任教第五十五周年,桃李满天下,而他最年轻的弟子都已经荣升为教授。丁士昭教授为此次讲座花了很多心思,了解到前来听讲座的很多人并非建筑行业出身,接连修改了三版PPT,力求能让每个人都能有所感悟和启发。

讲座伊始,丁士昭教授对比了中外所出的关于项目管理规范的书籍厚度,令人瞬间就对项目管理这一专业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差异了然于胸。丁士昭教授提到,今天的讲座主要是帮助大家推开窗户,展示国际项目管理的新理论,并运用这些新理论来推动项目管理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对国际项目管理理论的迭代梳理,丁士昭教授观点主要集中在:


第一代是Project Management,就是项目管理。项目是为了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项目可以创造一种产品、一种能力(能用来提供某种服务)、一种成果。比如开发一种新产品或新服务可看作是一个项目,开发一套信息系统或建造一幢大楼都可以看作项目的例子。


第二代是Program  Management, 项目集管理。项目集是一组相互关联且被协调管理的项目。一个项目可能属于某个项目集,也可能不属于任何一个项目集,但任何一个项目集中都一定包含项目。项目集中的项目通过产生共同的结果或整体能力而相互联系。项目集管理重点关注项目间的依赖关系,并有助于找到管理这些依赖关系的最佳方法。比如2008年中国的奥运会。


第三代是Portfolio  Management,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组合管理的对象既可以是项目也可以是项目集或者其他工作。把它们组合到一起来进行管理就是为了能有效实现组织的战略业务目标。处于项目组合中的项目或项目集不一定彼此依赖或有直接关系。项目组合管理重点关注,通过审核项目和项目集确定资源分配的优先顺序,并确保对项目组合的管理与组织战略协调一致。


第四代是Change Management,变革管理。变革管理属于项目管理学科的第四代,是近年来继学科第一代传统项目管理、第二代项目集(项目群)管理和第三代项目组合管理后而发展起来的最新项目管理技术和方法。

丁士昭教授还特别提到PMI(美国项目管理学会)所出的《PMBOK指南》第六版的新变化:
1、重视组织级项目管理和项目治理
“组织级项目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理念,希望大家把这条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去理解。。比如监理公司,有造价、投资控制公司,它有很多项目,也有项目经理,但从公司层面来看,这若干个项目作为组织级的项目,就应该有组织级的项目管理。其中,组织驱动因素是非常重要的。项目治理是对如何开展项目管理的高层次要求。“通常由项目指导委员会来开展”就是项目治理。比如上海建工局有很项目,它要很多项目经理,就需要成立一个项目指导委员会,来进行项目治理。

2、加强了项目经理作为整合者的角色

第六版的一个重要贡献提出了项目经理能力三角形,即项目经理不仅要会干(具备项目管理知识和技术),还要巧干(能用项目化的流程和思想指导工作,具备良好的领导力,让项目经理能够多方面整合资源,引领团队),更重要的是还应具备战略与商业分析能力,让项目经理能够从组织层面去理解项目,并有助于项目经理形成更具竞争力的地位,也有利与更多的项目经理步入组织高层。


3、实现传统方法与敏捷方法的对接
结合项目的具体需要,可以对PMBOK指南中的项目管理知识、工具与技术及过程进行裁剪。这里主要是方法论的问题。

4、使项目管理风险更加全面有效
提出单个项目风险( individual project risk)和整体项目风险 –overall project risk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整体项目风险是全部不确定性对整个项目造成的总体影响。因为无法把所有风险都识别出来,所以只管自己已识别的风险是不够的。


之后丁士昭教授还从他所负责的项目管理实例,生动地诠释了他所提及的几代管理理论,从而去加深现场观众的理解。丁士昭教授所言所行正是教育界所推崇的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的最佳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