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研究院动态
译著《欧洲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管理:良好实践、经验教训与未来挑战》出版
译著《欧洲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管理:良好实践、经验教训与未来挑战》出版
历时近两年,由同济大学复杂工程管理研究院何清华教授和交通运输部公派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访问学者、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助理高星林教授级高工共同策划发起、组织,与其研究生团队和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刘琰博士共同合作编译的著作《欧洲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管理:良好实践、经验教训与未来挑战》于近日正式出版。
本译著汇集了十五个欧洲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在数十年中的良好实践与经验教训,是欧洲的理论学者与工程界人士围绕欧洲重大工程知识网络 (NETwork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on the management and organisation of Large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 Europe, 简称NETLIPSE) 衍生的重磅成果之一。
一、内容简介
本译著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编译自NETLIPSE于2008年出版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管理:欧洲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最佳实践与经验教训》,原书作者包括马塞尔·赫托 (Marcel Hertogh)、斯图尔特·贝克 (Stuart Baker)、宝莲·斯塔欧合菲尔 (Pau Lian Staal-Ong)以及埃迪·韦斯特维尔德 (Eddy Westerveld)。
彼时,NETLIPSE组建了包含技术咨询、管理协调、技术咨询与调研等在内的多个团队,聚焦于重大工程组织与管理的相关主题,设计了结构化的知识收集框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欧洲11个国家的15个典型重大工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这些或成功或不成功的重大工程实践得以被全面梳理并形成良好实践与经验教训,并构成了基础设施成熟度工具的雏形,为重大工程事前策划、事中监测以及事后评价提供基准。
下篇编译自NETLIPSE十周年纪念活动时,相关人员就上述研究的回顾和反思,即于2016年出版的《欧洲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十年回顾——经验教训与未来挑战》一书,原书作者为宝莲·斯塔欧合菲尔 (Pau Lian Staal-Ong)、汤姆·克雷默斯 (Tom Kremers)、帕鲁鲁·科桑 (Per-Olov Karlsson)以及斯图尔特·贝克 (Stuart Baker)。
此部分采用同样的定性和定量方法调研了十年前所获得的良好实践与经验教训的适用性,由此来完善了基础设施成熟度工具IPAT并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探讨未来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的挑战。
二、核心结论
项目目标和范围|Objectives and Scope
基于易于理解的愿景和多方博弈的项目目标,此主题强调将目标转化为范围、工作包和里程碑事件的合理结构,并在十年回顾活动时更加关注长期的、柔性的、战略的目标管理。
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
项目管理机构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上级组织和业主的广泛联系和良好合作关系是NETLIPSE2008年研究的主要结论。但是,仅将此主题局限于获得法律许可会错失项目改进和优化的机会,并可能引致意想不到的阻碍。十年后的未来展望呼唤一种更为主动的利益相关者交流环境,这将有助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投融资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在项目范围内的全过程成本控制突出了所有可能方案的成本、收益以及物有所值评价对方案比选的重要性,而私人投资者的参与和政府资金的政治嵌入成为了近年来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与同济大学复杂工程管理研究院一直聚焦的“政府-市场”二元机制下的重大工程管理研究方向不谋而合。
组织与管理|Organization & Management
对业主的能力的要求提高了——业主不仅要有足够的权限、资源和能力来明确合同界面关系、保持高效的沟通并获得政府的长期支持,而且应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完成项目情境分析、财务与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利用技术人员来兼职管理工作的层面。
风险与机会|Risk and Opportunities
此主题凸显了重大工程风险所带来的战略发展与突破创新的机会,要求我们以开放的视角来分析各类风险。
承发包|Contracting
此主题开始的讨论是围绕设计-建造-融资-维护-运营(DBFMO)的全过程集成以降低成本进行的,而过分的集成化似乎并未带来成本的降低,反而增加了管理复杂性。所以随后的结论转向了合同经理的能力与作用,即一个卓越的合同经理“一事一议”地处理项目的界面划分、环境保护、替代方案“套牢”与价值优化的平衡等。
法律许可|Legal Consents
此主题强调了合同经理的能力提升与知识结构更新的重要性。这些能力有助于管理人员灵活处理国家之间的法律差异、征地问题与法律许可获取等工作。
知识与技术|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此主题聚焦项目之间的知识传递与共享问题——一方面要求管理人员在项目结束且参与人员转向其他项目之前获取并整合项目中工作人员知识的工作,另一方面则希望更多研究人员能够参与到项目实施之中,从而使得项目团队与更广泛的实践与学术群体之间可以相互滋养。
三、详细目录
四、译者推荐
何清华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教授
同济大学复杂工程管理研究院 副院长
本书既有来自重大工程实践一线从业人员的真知灼见,亦不乏来自本行业研究人员的洞察,二者的交融让这两本书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也具备了相当的可读性。书中的良好实践、经验教训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观点虽然是立足于欧洲的重大工程实践,但其中有关我国工程实践的共性值得我们思考、消化和吸收,有关欧洲工程实践的特性亦能促进我们对未来的了解和把握,从而切实提升我国重大工程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高星林
交通运输部公派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清华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生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助理兼计划合同部部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工程师的思维是工程思维,学者的思维是理论思维。理论和实践的大门永远敞开着,理论和实践的鸿沟远远存在着,光有实践是不够深刻的,光有理论是空洞的,工程是造物的实践,更加需要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驾驭重大工程和超级工程更是如此。能够在多领域实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人,一定会成为真正的大师。请读者去体会和享受本书的乐趣吧。
李洋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博士研究生
大型项目是平衡的艺术。角色清晰的参与主体、合理共担的系统风险与情境适应性的知识内化构成了项目的坚实基础,而互利共赢的信任关系、随风险伴生的增值机会以及扩展认知边界的协同创新则为其提供了必要的韧性。由此,管理者在规则与混沌的洪流中“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这不失为重大工程管理的魅力所在。本书不仅系统地为提供了欧洲数十个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一手资料,而且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综合方法勾勒出这些项目中的良好实践与经验教训。希望本书能激发广大读者就相关问题的交流、讨论与思考。
刘琰
拟入职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毓秀青年学者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博士、博士后研究员、讲师
我是NETLIPSE联合发起人之一Marcel Hertogh教授的博士和博士后,从2016年以来持续参加NETLIPSE会议及相关活动,同NETLIPSE项目总监Pau Lian Staal-Ong女士保持紧密联系,受益匪浅,感慨颇多。过去几十年,欧洲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组织与管理积累了大量的良好实践和经验教训,对于提升我国重大工程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具有很强参考价值。NETLIPSE运营过程中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相互融合,从业人员和学者彼此促进的模式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希望本书能够为广大读者带来启发和帮助,与大家共勉。
五、编译工作组织
本译著第一、二、九、十三章初稿译者为饶鹏林;第三~五章初稿译者为李洋;第六~八章初稿译者为王子伦与田子丹;第十章初稿译者为田子丹;第十一章初稿译者为张俊怡、卢伊玲、田子丹、王子伦及李洋等;第十二章初稿译者为王子伦;第十四章及附录初稿译者为张俊怡、卢伊玲及饶鹏林。
全书分别由李洋、刘琰、何清华、高星林进行了多轮统稿,由刘琰复核,最终由高星林、何清华审定。
六、编译团队成员感悟
“合约签订的重点似乎集中在‘风格和品味’等问题上,而不是讨论承包商交付的产品是否与业主的目标相符。”随着现代人们对于建筑产品更为多元化的需求,在建造项目过程中,建设项目的成员为了标新立异、抓住他人的眼球,更多地开始思考建筑产品的风格、特色,甚至不惜牺牲一些功能或质量标准。这实际上违反了建筑产品的根本要求:“需要达到业主要求的特定目标”。在此基础上对“风格、品味”等的探索才属于“锦上添花”,不然就有可能“因小失大”。
——王子伦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
“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管理通常由技术人员负责,组织和组织人员的管理被严重低估。对员工的管理以及他们的发展容易被忽视。”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十分重要,一个重大工程的成功不只是技术上的成功,更应该是管理上的成功。
——田子丹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
“项目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必须意识到开发和保留项目记忆的必要性,以汲取教训。”就像读书时,学生们的错题笔记,保留工程中成功和失败的记忆,能够促使团队在一次次工程实践中不断改进,而不是重蹈覆辙。
——卢伊玲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
对不同国家体系、社会背景和文化习惯下十五个案例的经验教训与良好实践的近距离感知,似乎描摹出欧洲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图景。清晰坚定的愿景、动态演变的组织架构、良好的流程管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等种种因素共同引领项目成功,其背后仍有丰富的宝藏有待发掘。无论十年前还是十年后,清晰透明的目标与范围在项目全寿命周期中的沿袭始终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挑战,“更大、更快、更好、更省”的发展趋势提醒从业者不断锤炼项目管理能力以处理日益复杂的利益、风险、变化和限制,以可持续的方式处理项目建设的“雄心”与“范围”之间的关系。
——张俊怡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
不止是从成功的项目中总结良好实践的经验,更多时候是在不太成功的项目中分析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方案来吸取有价值的教训。“You get out of something as much as you put in”,一份耕耘一分收获,从长远来看,人们往往能从自己用心投入的事情中学到更多。
——饶鹏林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
编辑 | 李洋
校对 | 刘琰
审核 | 何清华 高星林